山東省住建廳等部門關于加快推進智能建造發展培育建筑業新質生產力的若干意見
關于加快推進智能建造發展 培育建筑業新質生產力的若干意見
魯建建管字〔 2025 〕6號
各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發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交通運輸局、水利局、國資委、稅務局,人民銀行各地市分行,各金融監管分局: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山東省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打造韌性城市的實施意見》等文件要求,加快發展智能建造,轉變建造方式,促進建筑業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因地制宜發展建筑業新質生產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展智能建造現代化產業集群
(一)集聚產業鏈優勢資源。加快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全產業鏈發展,支持鏈主企業構建集研發、設計、部品部件生產、施工、咨詢、運維、軟件開發等業務于一體的“龍頭企業+配套企業”智能建造全產業鏈格局。對符合條件的鏈主企業,優先授予“齊魯建造”品牌標識。(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
(二)加快智能建造產業落地。支持條件成熟的地區打造智能建造產業集群,將智能建造產業納入地區產業發展規劃,在集約用地的前提下,保障智能建造產業集群用地需求。(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
(三)加大市場化資金支持。培育建設一批產業集聚、設施完善、服務專業、特色突出的智能建造產業集聚區,重點對集聚區內數字設計、智能建造設備裝備研發及制造、智能生產等領域的優質項目,通過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按照市場化方式給予支持。(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二、拓展智能建造創新驅動應用場景
(四)加強產學研協作。支持建筑業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圍繞智能施工裝備、數字化建造技術等智能建造前沿方向,搭建智能建造深度協同平臺、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大對智能建造領域申報重點實驗室、省級研發平臺、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的支持力度。(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
(五)支持創新成果轉化。將項目應用智能建造創新技術情況納入建設工程評優、評獎、評價等內容,對于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重大產品集成創新和應用的智能建造工程,優先支持申報建設工程獎項。將智能建造相關裝備和軟件納入首臺(套)重大裝備、首版次軟件產品應用推廣目錄的重點征集范圍。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優先納入建設工程領域科技計劃和推廣目錄,推動科技成果研發轉化并向全省企業、建設工程項目普及。(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
(六)加大適宜技術應用推廣。招標人可結合項目特點,在工程招標文件中將智能建造創新技術作為加分項擇優選擇。新出讓地塊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以上的房地產項目,支持在建設條件意見書中要求企業應用智能建造技術,明確要求應用智能建造技術的,鼓勵探索對項目容積率核算規則予以適當優化。(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
(七)擴大智能建造試點范圍。在現有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智能建造試點范圍,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市、區)、企業、項目申請開展省級智能建造試點,打造區域性智能建造技術應用場景。(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
(八)加強智能建造試點企業和項目培育。強化智能建造試點成效評估,形成可復制的智能建造典型案例,以點帶面逐步推廣智能建造先進經驗、技術和模式,對取得明顯成效的智能建造試點企業和項目在建設工程評優、評獎和信用評價中給予激勵。(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
三、健全智能建造標準與計價體系
(九)加快智能建造標準研究制定。支持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開展智能建造關鍵技術標準化研究,重點推動建筑機器人施工、部品部件智能生產及質量控制、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等標準的制定和完善。對于尚無標準的智能建造技術,允許通過第三方技術論證等方式在智能建造應用項目中先行試點,總結經驗并推廣,經充分實踐后形成標準。逐步構建支撐研發、設計、生產、施工、檢驗檢測、驗收、運維以及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發展等配套標準體系。(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大數據局)
(十)動態完善工程計價依據體系。聚焦機器人施工、大型智能施工機械設備裝備等重點領域,科學制定計算規則,加強造價信息供給發布,為智能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提供計價技術保障和服務。(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
四、推行智能建造全流程管理模式
(十一)大力發展工程總承包模式。強化企業上下游協同,推動企業以多種形式緊密合作,加快設計、生產、施工深度融合,提高項目管理、技術創新和資源配置能力,逐步形成以工程總承包企業為核心、相關企業深度參與的開放型智能建造產業體系。(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國資委)
(十二)加快實施全過程工程咨詢模式。鼓勵在政府投資項目、國有投資占控股和主導地位的項目中優先采用工程全過程咨詢的投資、建設、運維一體化經營模式和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管理,創新投資決策機制和工程建設管理機制,推動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智慧運維、智慧監管等全過程智能建造。(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國資委)
(十三)著力推廣建筑師負責制模式。充分發揮建筑師及團隊的綜合協調、統籌管理等優勢,強化AI輔助設計、BIM“一模到底”等關鍵技術應用,提供建筑全周期、全鏈條、全流程的管理與服務,不斷提升建筑品質和投資效益。(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國資委)
五、建設智能建造復合型人才隊伍
(十四)強化領軍人才激勵。支持高校、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等打造卓越工程師團隊,設立專家、技能大師工作站,推動智能建造領域核心技術攻關,按規定給予平臺資金支持及績效獎補。(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
(十五)深化產教融合育才。構建政校企協同育人體系,積極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分層培育智能建造技術工人、工程師和管理人才,完善培訓補貼與人才激勵機制。支持實施一批在智能建造領域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校企合作、推動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公共實訓項目,對符合條件的擇優給予一定資金獎勵。(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
(十六)共建智能建造產業學院。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等共建智能建造產業學院,定向開設BIM建模、建筑機器人和智能設備運維、無人(5G)塔機操作等緊缺課程。支持企業、高校、行業組織共建高水平智能建造實訓基地,強化智能裝備操作、BIM技術應用等專項培訓。圍繞智能建造深入開展勞動和職業技能競賽,將競賽與技術革新、合理化建議和“五小”等群眾性創新活動結合。強化對競賽活動中涌現出的團體和個人的正向激勵,給予獲獎選手晉升相應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積極引導企業將競賽結果、職工創新活動與職工晉升晉級、薪酬激勵等相銜接。(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總工會)
(十七)發展“智能設備+產業工人”協作模式。在混凝土施工、構件安裝、高空噴涂、塔機操作等高強度、高重復性、高風險場景優先使用人機協同方式施工,逐步從“多人一機”向“一人一機”“一人多機”轉變,提高施工質效。支持企業培育自有裝配式建筑、機器人施工等新型技術工人,對于“智能設備+產業工人”,可根據施工作業環境,適當降低意外傷害保險基礎費率。健全完善建筑產業工人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暢通技能人才成長成才通道,為建筑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支撐。(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山東金融監管局、青島金融監管局)
六、營造智能建造良好發展環境
(十八)強化技術攻關資金保障。將智能建造納入省科技計劃項目范圍,支持智能建造相關的BIM技術、裝備制造、部品部件生產、綠色低碳等關鍵技術攻關及工程應用省級項目立項,符合條件的,通過“技改專項貸”貼息、設備更新補貼、股權投資等多元化支持方式,強化資金保障。(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中國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
(十九)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發生的節能節水、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專用設備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投入,按有關規定享受投資抵免企業所得稅政策。(責任單位:省稅務局、青島市稅務局、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
(二十)加大宣傳推廣。依托傳統新聞媒介和新媒體等廣泛宣傳智能建造新技術、新產品,以及智能建造在提升品質、保障安全、降低成本和低碳環保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勵有條件的地區舉辦智能建造專業性展覽、觀摩等,通過設計大賽、推介交流等形式推廣特色主導產品和技術,切實提升智能建造影響力。(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
各級要加大部門協同力度,高度重視智能建造發展,將符合條件的智能建造領域項目納入科技、工業等領域政策支持范圍,并及時梳理公布支持智能建造發展的政策清單,引導廣大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山東省教育廳
山東省科學技術廳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山東省財政廳
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山東省自然資源廳
山東省交通運輸廳
山東省水利廳
山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
中國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東監管局
2025年8月27日